首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后记

字体:16+-

本书主题涉及的是笔者长期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的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根本转变,正在从“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转变。原创中国理论、中国话语体系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因而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根本使命。我们的学术究竟距离这一根本目标还有多远?需要客观丈量科学研究的创新图谱,分析各个研究范式的创新能力和盘点我们的理论研究创新成果,总结以往的理论创新经验,当然也需要找出差距和分析原因,把创新研究与创新活动内在地关联起来,以深度研究来促进理论创新,建立创新的互动机制。这就是本书设计的初衷。

本书作为应邀之作,许多内容的展开需要与丛书的其他著作格调保持一致,因而不能更加随心所欲地加以发挥。但是,本书选择的三个切入点是经过慎重考量的。那就是:以“出场学”视域来推进以问题为中心的“反思的问题学问题学”研究;科学分析各个研究者的理论视域;科学辨识和把握研究范式和学派谱系。这使得本书与以往所有做学术史研究和对话史布展的著作风格有较大的差异。与我已经完成的学术史著作和正在完成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成果风格很不一致。这正是本书的独特之处。相信细心的读者能够从中体悟出本书的研究境界,并在方法论自觉层面上把握本书的内在思想脉络。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杨耕教授,作为丛书主编,他对于本书的构思给予的宽容和理解,也给予了我莫大的写作自由。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饶涛等各位同仁,他们为本书的高质量出版不辞辛苦地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当然,也感谢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范式研究中心”的各位专家,即我的昔日同事,让我继续能够利用中心的数据库资料来进行研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