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黔中地区被列入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将黔中地区纳入重点经济区。这是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黔中经济区”的概念。2012年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充分发挥黔中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的策略,从而使黔中地区在国家层面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在贵州省进入了具体的建设实施阶段。
一、黔中地区范围界定
对于黔中地区概念的界定,存在多种说法,分歧主要源于对“黔中”二字理解的差异。部分学者从地理区域角度出发,认为黔中代表的是贵州中部,是以贵阳为中心的贵州中部城市群。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黔中代指的是贵州经济的中坚,是贵州省内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组成的新的增长极。这两种观点有很大的一致性。贵州省内较为发达的贵阳、安顺等地基本都位于贵州中部,因而采用区域划分法,这也是目前通行的黔中地区的定义。
早在20世纪80年代,贵州省委省政府就已着手研究建设以贵阳为龙头的黔中经济区。1992年,《贵州省国土总体规划》将黔中地区的范围确定为以贵阳、安顺为依托,包括织金、普定、镇宁、平坝、清镇、黔西、修文、息烽、开阳、瓮安、福泉、龙里、贵定、长顺、紫云等22个市(县、区),总面积32024km2。2006年,贵州首个区域经济规划明确界定了黔中经济区的范围,即以贵阳为中心,辐射半径80~100km的集中连片区域。2010年,《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中指出,黔中经济区包括贵阳全部和遵义、安顺、黔东南州、黔东南州部分地区。2012年,综合考虑到区域影响、产业基础、交通条件等因素,《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将黔中地区的范围扩大到32个县级行政区域。因此,黔中地区地处贵州的中部,但区域范围究竟多大,需要根据区域的联动带动效应确定。贵州省的地域特点是:中部平坦,周边起伏大;中部产业较集中,边缘产业较少;中部联系紧密,边缘通达性较差。综合这几方面,黔中地区的内涵具有特定性,即黔中地区指以贵阳为中心,以周边各城市和产业带为支撑的经济聚集区。具体来说,包括以贵阳中心城区、修文、龙里为内核,以织金、普定、镇宁、平坝,清镇、开阳、福泉、贵定、长顺等为重要支撑点的核心区,同时包括以毕节的金沙、大方,遵义的红花岗区、汇川区及遵义县和仁怀,黔南州的都匀、瓮安、福泉和黔东南州的凯里、麻江为腹地的外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