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地理

第四节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字体:16+-

一、黔南地区人地关系特征

(一)土地资源质差量少,生产力低下

1.耕地质量差,数量少

以荔波瑶山为例,该地区土地类型由大面积(约90%)的峰丛和散布其间(约10%)的洼地/谷地组成。峰丛坡度多在35°以上,高差150~300m,基岩**率为70%~90%,土被不连续,基本不宜耕;洼地/谷地分布离散,是主要耕地所在。以瑶山乡4个村为例,耕地面积仅占4%,其余几乎全是难利用的石质荒坡,人均耕地仅0.42hm2。又如贞丰县兴北镇查尔岩等村位于峡谷南岸的斜坡上,整个谷坡上段倾斜下降,有峰丛发育,坡度25°以上的地面占87%,98%的地面土被覆盖率不到40%。石沟、石芽发育,土壤呈“鸡窝状”或“狭缝状”分布在石沟中。耕地几乎全是石旮旯中的旱地,仅占总面积的12.3%,其余87.7%是不能垦殖的非耕地,其中裸岩占56%。耕地地块破碎,土层薄,耕性差,不能耐旱,抗旱能力只有5~6d,夏秋干旱严重时往往颗粒无收。这些地区中的大部分虽实施了坡改梯,但梯化后坡度仍然较大,未能从根本上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和改变耕地现状。

2.水资源缺乏

黔南地区虽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但多数峰丛洼地距排水基面高,渗漏严重,地表水很少,当地人称“五日无雨成小旱,十日无雨成大旱”,常年性溪流缺乏。干季甚至人畜饮水也相当困难。村寨中多为季节性泉水。每到秋冬就干枯。例如,罗甸县董王乡5个村年缺水6~10个月,缺水期挑一担水要花费3~8h。

3.林地的减少造成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黔南地区虽有森林发育,但在脆弱的喀斯特生境下森林被大量砍伐后,植被很难恢复,因此现有林地较零星。干燥、贫瘠的喀斯特峰丛森林植被生产力很低,往往仅为同地区非喀斯特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针对荔波的对比研究显示,喀斯特景观乔木高度与非喀斯特的相差5倍,胸径相差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