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胡塞尔发生现象学引论

后记

字体:16+-

本书的前身是我于2007年秋季学期向中山大学哲学系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自我的习性:论胡塞尔的“被动发生”问题》。目下的书稿就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增补、修订和扩展而成的。增补部分主要涉及第二章第五节“胡塞尔对康德的先天学说的批判”,第四章第一节“经验的视域结构与发生的观念”,以及第六章关于“发生性的回问”“先验的历史性”问题的讨论。相关修订主要是对个别核心概念的理解偏差、个别观点的不当论述的纠正。例如,第一章关于现象学还原与世界问题之间关联的论述,第二章关于先验构造的问题性的初步界定,当初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模糊和偏差,容易导致对问题域后续展开的误解。关于“生活世界”问题、“历史的先天”学说、主体间性与先验目的论之间的本质关联问题的探讨,构成了扩展的第一部分。关于先验现象学的观念论探讨和对现象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关系的澄清则构成了扩展的第二部分。有了对几个关键问题的增补讨论和两个扩展部分的架构,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整个轮廓得以系统展示。因此,书名最终标以《胡塞尔发生现象学引论》。

校对完清样,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夙愿,但却并没有尘埃落定的轻松,反倒更多泛起秋意深浓的萧瑟,寥落而怅惘。如此的深夜,在灯下摩挲着书稿的文字,抬头又见一行行文字随光标翻腾,倏忽即逝,恍然随风往事。春兰秋菊,浮云流水。一路走来,不经意间已是知天命之年。岁月蹉跎,马齿徒增,付之一叹。

“穷秋南国泪,残日故乡心。”如今我已习惯了广州的季节,也安乐于这黄卷青灯、心远地偏的生活。纵无白露沾衣、杨柳惊秋的亲习,却也淡薄了萍踪羁旅的客思。只是每在这夜阑更深的苍莽中,总有无端的离思萦怀,或浓或淡。身事逐年,乡关日远。往昔的生活历经岁月消磨,已被风蚀成一格格的记忆。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