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附录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其学科建设的研究调研报告02

字体:16+-

第一,关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学界普遍认为,世界历史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构成部分。它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指出生产力的发展和普遍交往的扩大必将打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推动国际分工和相互依存市场的形成,进而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世界历史的发展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及无产阶级的最终解放是一致的,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历史为人类的最终解放创造了条件,其必将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正因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所预示的全球性普遍交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密切地结合起来。对此学界认为,虽然马克思没有经历过今天这样的全球化时代,没有遇到像今天这样的全球性问题,未形成系统的全球化理论,但是马克思又确实从全球的视野来考察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发展,其世界历史思想已经潜在地内涵着全球化思想。也正因如此,马克思的有关思想虽然不是对全球化所有问题的具体解答,但它对于我们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全球化,进而合理地推进全球化进程是非常有益的。因为今天的全球化与往日的世界历史尽管在其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实质并未改变,全球化依然是按照资本的逻辑行进着,依然是市场扩张和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的产物。马克思当年对世界历史所作的基本分析和基本判断,同样是今天全球化探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析工具。

第二,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研究。有关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研究一方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有关前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论的延续;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发现带来的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多种不同的理解。具体说来,主要涉及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其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人类历史发展“五大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是否适合东方社会、是否具有一般的历史哲学意义。其二,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单线的还是多线的?即是按着一条确定的轨迹发展的还是有所变化的?其三,对于上述问题“五大形态”理论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出的人自身发展“三阶段”理论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于上述问题,国内学界的基本看法是,“五形态”理论与“三形态”理论是基于两个不同的标准对人类历史进行划分的,“五形态”理论的基础是从所有制的性质出发,进而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划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而“三形态”理论则是从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发展或人的关系的角度来划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因此“五形态”理论与“三形态”理论并不矛盾。但是对于二者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地位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1)“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而是斯大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附加和曲解,这一理论是从斯大林开始正式形成,并作为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一般模式固定化的,“三大社会形态”才是一般进程。“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思想只是揭示了西欧社会特殊的发展道路。(2)“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确是马克思提出的,是马克思用社会生活条件分析历史得出的结果,是一元化的历史观。但马克思晚年根据东方社会的历史特点提出了东方社会独特的发展道路问题,从而形成历史发展的一元论与多元论的统一。(3)“三形态”理论与“五形态”理论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有的学者指出,“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在“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或者说,二者是在不同的层次上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总结。因为“三大社会形态”中第一阶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二阶段主要指资本主义社会;第三阶段则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经济形态”是从经济结构或生产方式上进行划分的,而“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则趋向综合指标——人的发展或人的关系。(4)正是基于对人类历史进程的上述不同理解,关于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问题也成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的中心问题。对此,学界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并不存在典型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不应遵循“五形态”理论的发展规律,而是要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也有一部分则认为,尽管中国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不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但由于处于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同样要遵循五形态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