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精装)

三、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字体:16+-

人的意识活动是凭借语言进行的。意识是语言的内容,而语言则是意识的载体。“‘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14]只有借助于语言,人们才能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如列宁所说,“任何词(言语)都已经是在概括”[15];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人们才能依据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形成理论体系。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是意识活动本身的要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在语言中把自己的意识或思想固定下来,并把它作为观念客体进行研究和反思,形成了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劳动使人类的祖先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地接触到对象世界的属性和关系,形成以大脑为中心,以感觉器官为门户的统一的神经生理结构,这就为人摄取、加工、综合各种信息,实现主体对客体的相符性反映奠定了自然前提。同时,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劳动越发展,人们越需要交往,由此产生了语言。交往的扩大和语言的发展作为两个强大的推动力,使人的意识活动成为一种社会活动,使人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不同于生物遗传方式的社会遗传方式。这种社会认识结构和社会遗传方式是在人与对象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活动的“内化”逐步形成的。

具体地说,人在运用工具实际改造对象的过程中,逐步使外部的实际动作方式发生向内部的观念动作方式的转化即内化,并使后者同前者保持一致。这就形成了人所特有的以逻辑形式固定和沉积下来的认识图式。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语言使认识超出了个人体验的狭隘范围,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共同的表达方式;语言的运用使人们能够在观念中对客体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使人对物质世界的观念把握成为可能,即使人的意识发生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