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人学研究贯穿于他的革命斗争和哲学理论活动的始终。
《博士论文》(1839年初至1841年3月)是马克思的第一部哲学著作,它鲜明地表现了马克思对于人的问题的关心。马克思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要阐明人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改造环境争取人的自由。表面上看,论文探讨的是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之间的区别,而实际上这不过是为人的自由作自然基础的论证。原子“脱离直线的偏斜”,“是个人意识的象征,个人意识只有离开世界,才能在这个使它感到无能为力和受压迫的世界中确立自己的自由”[1]。此时,论文所持的观点还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人的本质是自由,这是黑格尔的也是包括马克思在内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共同信念。不过马克思已经以萌芽的形式表现出不能以逃避现实的方法去追求“绝对自由”,看到了人与环境、哲学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1842年,马克思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这种转变的具体机制在于马克思的哲学、政治、历史、法律观点的相互影响。马克思为《莱茵报》写了关于出版自由问题的政治性文章,号召“不仅用矛头而且用斧头”去为自由而战斗。1842年10月,马克思任《莱茵报》主编,开始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政治观点和哲学观点发展的新阶段。这种发展是同现实斗争紧密联系的。他们在为劳动人民的利益采取行动的过程中,具体分析了大量的政治问题,初次接触到了经济问题,认识了当时存在的共产主义学说。在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中,自发地产生了唯物主义因素。
1843年3月,马克思退出《莱茵报》。这年春夏,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撰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这份“手稿”表明马克思自觉转到了唯物主义立场,在人的问题上开始同黑格尔划清界限。他借助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把被黑格尔颠倒了的国家和人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国家不是人的存在的基础,“国家的职能等等只不过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存在和活动的方式”。在对人的本质理解上,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忘记了“‘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2]。在这份“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指出了无产阶级是一种能够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力量,并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