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精装)

二、劳动是人的类特性

字体:16+-

作为人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根据,人的本质是什么,这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是别人,正是马克思首先把人的本质和劳动联系起来,正确解答了这个人学之谜,并由此奠定了整个人学理论的科学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5]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一个科学论述。

虽然,这时马克思对人的劳动、人的本质的理解还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化”,还受到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一定影响;在“类特性”的术语上也带有费尔巴哈人本学的痕迹,但是他比黑格尔、费尔巴哈前进了一大步。他在劳动中看到了人的自我产生的过程;把人的本质与劳动明确地联系起来;他指出了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与动物的生命活动有质的不同。他所说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包含了他后来反复说明和论证的社会劳动,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他的“人的类特性”的论断,包含了把人的本质解释为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可能性,虽然在当时还没有做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判断马克思的某一论断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科学的,不能只是停留在这一论断本身,而必须与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结合起来。首先要与这一论断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这里也就是要看“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作为“人的类特性”和《手稿》整个内容的关系。应当说,劳动是人之为人的类本质、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这一点,在《手稿》中是很明确的。正因为这样,马克思才把劳动对象化称之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并形象地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也正是因为这样,马克思才把人通过劳动实践创造的对象即改造无机界,称之为“人化的自然界”或“人类学的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