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球化条件下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目的是要使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从而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这就要求将视镜拉回到中国的现实,用全球化的观点来审视中国的社会发展。
同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除了受到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一般影响外,同时受到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特殊影响。这种特殊影响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是引发了这样两大问题的纠结:首先是两种发展逻辑的碰撞。全球化尽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决定性的力量还是资本,因而全球化主要遵循的是资本逻辑。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则不一样,它不可能完全遵循资本逻辑,而是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逻辑。由于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的背景不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不同、发展所处的位置不同、发展的导因不同、发展的推进方式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发展逻辑。这种发展逻辑是由内外因素交互作用造成的。由于发展的逻辑不同,因而导致发展中的矛盾也比较特殊,如发展中所遇到的浓缩与循序、滞后与超前、机会与压力、解构与重建、民族化与世界化等矛盾,大都具有“悖论”的性质,或者是“两难困境”。在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要想加快发展,既不能完全遵循资本逻辑,又无法摆脱资本逻辑,这就必然发生两种发展逻辑的碰撞。要减少碰撞或摩擦带来的损失,不可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方法,而只能是合理协调两种发展逻辑的关系,既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本逻辑的积极作用,又要恰当限制其不利的影响,使其合理融入到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逻辑之中,使之成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是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的较量。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抢占了先机,占有全球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资源,控制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先发优势”。发展中国家没有这样的“先发优势”,但也会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取“后发优势”。其后发优势表现在:可以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与经济合作,直接学习和模仿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的技术路线与产业发展方式,避免他们走过的弯路;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本,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特别是利用发达国家的风险资本,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国内,使先进生产力直接转变为国内生产力,并拉动其他生产力的发展,等等。但后发优势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具有绝对必然性。没有一定条件的创造,后发优势也会变为后发劣势。如只注意模仿发达国家现成的科技创新成果,而未能真正学习和掌握实质性的科技创新能力;只注意沿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老路,而未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具体发展道路,必然会形成后发劣势。因此,如何处理好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关系,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