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社会主义运动史,在一个本质性的方面,就是一部不断从理想性走向现实性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就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理想现实化的过程。而后列宁在俄国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推进了这个过程。但时至中国改革开放,仍然留下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只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特别是在作为其奠基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这些问题才获得了一种突破性的解决,从而使社会主义真正地奠定在了现实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所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但在将理想现实化的理论方式上,却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同性,那就是在坚持理想社会之原则的基础上,将理想的实现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使理想得到更为现实的中介,从而一方面借助中介将终极理想与现实运动间隔开来,以避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短路”所可能对现实运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又将终极理想与现实运动连接起来,以使终极理想获得现实的可操作性。
1.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的启示
通观社会主义运动史,人们不难发现,这一历史是一个不断从理想性走向现实性的过程。何以如此呢?略加思考也不难发现,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与以往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不同,那就是以往所有的社会形态都不是作为理想而追求的结果,而是历史发展的直接结果,而唯有社会主义首先是作为一种理想社会的蓝图而出现,而后才被人们付诸实施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关于理想社会的理论,与任何一种社会理论不同,它本身就蕴含着一种鼓舞人们将其实现的力量。这就带来一个在别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曾出现过的问题:理想中的社会主义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的差异问题。理想固然是美好的,但要将其实现于现实的大地上,就必须将其现实化,否则,理想就只能继续保持为单纯的理想。社会主义一旦从单纯的理论进入到其实现过程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把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凸显出来。社会主义运动能否获得健康的发展,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其是否解决好了社会主义的终极理想与现实运动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