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一个大学生的思索与探索
《苍生:一个青年学子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思索与呐喊》,是一位名叫徐海珊的大学生写的一本书:大学4年间,他三进西部,三进大别山,北进中原,行程4万多里,足迹遍及中西部11个省、自治区的51个县、市、区、旗(其中有2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记下的调查笔记有数十万字,拍下的照片有十多斤重。用徐海珊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在关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
徐海珊的家乡在广东平远县,那是典型的客家山村。他有意识地开始思考农村问题,还是在高中时代。
他说:“那时,我与一位念中专的朋友为日后彼此的出路问题经常发生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回乡务农,还是进城闯**。几番争论下来,我们发现,无论怎样,都无法找到让自己留在农村的理由。我有一种难言的心酸:农村,不但城里人看不起,就连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人也瞧不起,它就像一块是非之地,大家唯恐逃之不及。”
“1998年9月,我考进中南民族学院法律系,成了都市里的大学生。但是,我无法忘记农村,因为我心里有一种深深的愧疚。这种愧疚不但我有,那些和我一样舍家留城的学子,那些弃家进城的‘农村精英’恐怕都会有。逃离农村所产生的愧疚,会让我们的灵魂终生难以安宁:因为在那片依然封闭落后的土地上还生活着我们的亲人,那里有我们的根。”
大一下学期,徐海珊想创建大学生反贫困协会,团结同人为农村做一些实在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他最后创办了人口资源环境研究会,并专门设立了反贫困委员会。
同时,他开始做着进西部考察农村的准备,因为那里是中国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他说,不经历农村,就不了解现在的中国,不体验贫困,就不了解中国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