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殖民的主体性反思:对文化殖民主义的批判

后记

字体:16+-

本书是我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化主体性的反思——对文化殖民主义的批判”的最终成果。本项目申报时的名称是“文化殖民:一种主体性研究”,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下达的立项文件中,将项目名称调整为“文化主体性的反思——对文化殖民主义的批判”。对于评审专家所建议的关于项目名称的这种调整,我认为评审专家希望项目主持人在项目研究中通过反思文化主体性来达到突出对文化殖民主义的批判之目的。对于评审专家的这个建议,我觉得是合理的、中肯的,实际上也正反映和体现了我当时申报本项目进行文化殖民的主体性研究的学术旨趣和理论落脚点。在项目的后期接续研究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本项目研究意在探讨文化殖民与主体性的内在勾连,并着重从主体性的角度来解读和反思文化殖民,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反思文化主体性问题。故此,在吸收评审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将项目最终成果的名称又调整为“文化殖民的主体性反思——对文化殖民主义的批判”。我认为,这样的调整更能反映和体现我进行本项目研究的初衷和主旨。

在进行文化殖民的主体性研究之前,我对后殖民主义理论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所涉及的东方学和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学术梳理和讨论。比如,在博士学位论文《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东方社会》中,我系统梳理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探讨了后殖民主义理论对东方社会历史命运的分析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议题。我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分三个部分来阐述上述问题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后殖民主义理论崛起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及其实质。第二部分主要梳理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并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准绳对后殖民主义理论作了总体性的评价。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