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1卷 古希腊罗马美学

导论02

字体:16+-

俄国形式主义和稍后的布拉格学派的诗学和美学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都直接受到索绪尔的启示。如他们对语言中的诗歌(文学)语言与实用(生活)语言作了区分,在两元对立中突出诗歌语言,以此来为诗(文学)定性,雅各布森对决定文学作品本质的“文学性”的强调就是适例;又如他们在对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区分中突出形式的主导作用,认为文学作品的特性在语言的组织、修辞的安排和技巧的运用等形式方面,因而文学批评亦应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结构加以考察和把握;再如雅各布森直接吸收了索绪尔对横向组合与纵向组合区分的思想,与传统修辞学、诗学理论结合起来,把隐喻和转喻两种修辞手法上升、扩大为一切修辞格的普遍模式,并推广到诗学、美学研究中去。这一发现甚至被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所吸收和运用。

结构主义美学受惠于索绪尔语言学理论最多。从雅各布森到列维斯特劳斯,从托多罗夫到巴特,从阿尔都塞到拉康,无论他们具体的主张和观点有多么不同,但无不沿袭了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的基本思路。如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学完全建立在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两分法的基础上;又如巴特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就直接借用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从句子的三个语言层次(语音、语法、语义)的结构推演出叙事文学文本有功能、行动、叙述三个层次结构,文学批评应在分析这一结构中揭示其“分布”与“融合”关系,从而建立起其结构主义叙事理论的模式。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20世纪“语言学转向”在实证—分析哲学、美学中的体现与在现象学、存在主义思潮中的体现是有重大区别的。这种区别,集中在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和评价上。总起来说,二者都是将语言放置在了哲学的中心位置上。但是实际上,实证—分析哲学学派基本上还是把语言看成表达人的思想、意图的工具、手段,虽然这种手段、工具也有能动性,也能反过来制约人的思维,确定人认识世界的界限。据此,他们对传统哲学、美学的“语言批判”,主要集中在它们对语言(概念、命题、判断等)的误用上,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工具使用的不当上。而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美学则给予语言以本体论的崇高地位,置于与存在同等的高度;语言不但不是人的工具,反而成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不但不是人在说言,反而是言在说人、言自己在言说。这样一种重大区别,是20世纪“语言学转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