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6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上

第二节 英伽登的艺术本体论、审美认识论与价值论

字体:16+-

罗曼·英伽登(Roman Ingarden,1893—1970年),当代波兰哲学家、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早年受教育于里沃夫、哥廷根和弗赖堡等大学,曾先后师从于特瓦多夫斯基和胡塞尔。英伽登1918年在弗赖堡大学以论文《柏格森的理智与直觉》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在里沃夫和克拉科夫等大学教授哲学。但是从1949—1956年,由于他的学说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波兰政府禁止他在大学教学,但仍允许他在克拉科夫的波兰科学院继续他的研究。从1956年起他又被允许在大学执教,并代表波兰出席国际美学会议,英伽登在生前就有五卷波兰文的文集出版,他的美学著作主要有:《文学的艺术品》(1931年)、《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1937年)、《艺术本体论研究》(1962年)、和《经验、艺术作品与价值》(1969年)等。

英伽登的美学学说的历史命运是颇具戏剧性的。他早年师从德国现象学哲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学成后长期在波兰国内任教。在他用德文发表《文学的艺术品》的第二年,纳粹就在德国登台。所以,他为自己的美学奠定基础的时候,正逢他的祖国和整个欧洲进入一个非常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他坚持自己的学术立场,又一度被解除大学教席。从1956年起,他开始代表波兰出席国际美学会议。他发现人们对他的学说的了解仅限于《文学的艺术品》,并且它的基本思想也没有引起当时国际美学界的重视。就连这一部著作之所以得以在西方传播,主要也靠了像韦勒克这样的文学理论家的介绍。从50年代下半期起,经过他在各次美学会议上的积极阐述,和他的一系列德语美学著作的发表(包括以前用波兰文写的《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的德文版),到1968年,他终于能够得意地宣告:他关于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的思想,已经被普遍地接受为进一步思考的出发点。[1]但是他的美学思想真正受到重视,还是他身后的事。他的两部美学奠基作的完整的英译本,是在他逝世后的第三年即1973年才问世的。随着结构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和接受美学的兴起,以及艺术本体论探讨的深入,他的美学的世界性影响方才日益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