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7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下

第四节 现代解释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伽达默尔

字体:16+-

沿着海德格尔开辟的方向前进的美学家中,伽达默尔最为引人注目。伽达默尔(Harts-Georg Gadamer,1900—2002年),是海德格尔的学生,曾就学于马堡大学和弗莱堡大学,主攻哲学和古典语言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1929年起先后在马堡大学、基尔大学、莱比锡大学任教,1946年至1947年任莱比锡大学校长,1949年先后任法兰克福大学和海德堡大学教授,并曾任美国波士顿学院客座教授。1940年后,曾先后担任莱比锡、海德堡、雅典和罗马科学院院士,德国哲学总会主席,国际黑格尔协会主席。1968年退休后仍为海德堡大学名誉教授。他的代表作是《真理与方法》(1960年),此外还有《哲学解释学》、《科学时代的理性》(1976年)、《对话和辩证法:八篇关于柏拉图的解释学研究论文》、《黑格尔的辩证法:五篇解释学研究论文》等书。主要美学著作有:《柏拉图与诗人》(19342)、《美学与解释学》(1964年)、《美的现实性》(1977年)、《诗学》(1977年)等。

一 现象学和哲学解释学

在伽达默尔建立自己的哲学解释学思想的过程中,胡塞尔与海德格尔曾经起过决定性的作用。从他所置身的解释学传统来看,伽达默尔所面对的乃是狄尔泰思想所暴露出来的近代解释学的困境,这就是生命哲学的出发点和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要求之间的冲突。为此他求助于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思想,从而完成了所谓解释学的“本体论转折”。

如前所述,狄尔泰把解释学建立在生命哲学的基础之上,并力图将其发展为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但他同时又认为精神科学也必须达到自然科学的客观性要求,即要通过个体瞬间的生命体验来把握普遍而必然的历史联系,为此又不得不以普遍的逻辑主体来代替个别的实在主体。在伽达默尔看来,狄尔泰的错误在于,他屈从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要求,从而使自己陷入了认识论的困境。[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