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喻之为“有的放矢”。这个比喻生动、形象、恰当。一个射手的箭术是否高明,当然以中“的”为准。不先立“的”,不以中“的”为胜,任何人都可自称为箭中神手。正如庄子与惠施辩论时说的,“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羿也”。不以中“的”为准,世界上所有的射手都是神箭手。
理论水平的高低,与此同理。理论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如果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称为理论高手。理论联系实际,必须以实践为基础,这是理论联系实际中的唯物主义。
可是问题还有另一面。有的放矢中的“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的”是活靶子而不是死靶子。因此,有的放矢必须以变化中的“的”为目标,理论也是如此。理论联系实际,必须立足于变化中的实际。如果不联系变化中的实际,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理论联系实际中的辩证法。以刻舟求剑式的态度对待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教条化,或把实践凝固化,都只有适得其反——理论和实际相脱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所谓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仅包括理论应该以实践为基础,也包含理论必须立足于变化着的实践,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发展和推进理论。不立足于变化中的实践,理论创新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关系的理论,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就为我们树立了立足于变化着的实际推进理论的样板。他们在关于《共产党宣言》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在强调宣言中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正确的同时,又强调原理的实际应用应该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还有一个突出的例子,这就是恩格斯逝世前夕在《卡尔·马克思〈1844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立足于19世纪末新的实际,承认自己关于欧洲1848年革命很快会取得胜利的看法“是一个幻想”,并根据新的实际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问题做了新的论述。可以说,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立足于新的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不立足于新的实际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