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历史学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历史学,它在各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从西方史学家称为“历史之父”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中国史学史上孔子修《春秋》算起,历史学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历史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则是跟马克思的名字分不开的。按照恩格斯的说法:马克思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和解释是片面的,甚至是颠倒的,当然更谈不到对它的发展规律做出明确的阐述了。有的人认为,历史只是少数人的活动,人民群众对历史是无足轻重的;有的人认为,历史的变动,只是一些“偶然因素”在起作用,甚至有人认为它不过是人的精神的“验证”罢了;有的人认为,历史是人们永远无法认识的,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谜”;等等。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对这些陈旧的历史观点的最早的挑战。他们指出:应当“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说明“整个历史的基础”;主张“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许多著作里不断发展了这个光辉的思想。到了1859年,马克思便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系统的、缜密的、科学的唯物史观,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观上的一次伟大的变革。在这以后,恩格斯在他所著的《反杜林论》(1877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91年)等著作里,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意义,恩格斯做了这样的概括:“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2]恩格斯还把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称作科学社会主义赖以建立的“两个重要根据”。列宁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成果作为指导,历史学的研究才可能成为科学的研究,历史学也才可能成为历史科学,而马克思则是历史科学的伟大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