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外一种(第二卷)

彰往察来:中国史学百年回眸[1]

字体:16+-

中国史学具有“彰往察来”“述往事,思来者”的优良传统;它对待自身也是如此。对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来说,百年回眸,彰往察来,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百年回眸,大要有三:首先是史学自身的发展,其次是史学在客观历史运动中的变化,最后是史学在发展中的得失利害与经验教训。三者之间本难以分开,这里只是为了阐说的方便而略示区分。

一、20世纪中国史学自身的发展

关于人们对20世纪中国史学之发展的认识,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有不少论著面世。在20世纪前期,人们关注的是新史料的发现、新史观的引进和新方法的采用。30年代后期,金毓黻《中国史学史》一书中讲到中国史学的“最近之新趋势”时写道:“最近史学之趋势,可分两端言之:一曰史料搜集与整理,一曰新史学之建设及新史之编纂,取斯二者述之,则大略具矣。”他认为,“清季民国以来,是为史学革新期”,如对金先生的论点加以概括的话,除一曰、二曰外,当有三曰“西哲之史学”的引入及中西史学“合流之势”。这是对20世纪前期中国史学发展的较早的观察与估量。40年代中期,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一书中,对20世纪前期的中国史学也做了基本的估量。他指出:民国以来的史学比起民国以前的史学有明显的进步,这“是由于好几个助力”推动的结果: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第三,是“新史料的发现”[2]。顾先生所说同金先生所说很相近,都着眼于史学自身的发展,只是更加强调了西方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

1982年,白寿彝先生就6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做了如下的概括:“1921年到1949年的二十八年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建立的时期”;“1949年,新中国诞生了,中国史学进入了我们所说的六十年来的第二个时期。从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上看,这是从近代历史进入现代历史的时期。从史学的发展上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里开始得到广泛传播的时期,也是经历了严峻考验的时期”[3]。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并在50年代以后成为祖国大陆占主导地位的史学潮流。因此,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做出概括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