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遗产包含两大部分,一个部分是人们关于对客观历史的理论性认识,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历史理论;还有一个部分是人们关于对历史学的理论性认识,我们称之为史学理论。由于这两个部分所要考察的对象不同,故有必要分别加以研究,以推进对它们的认识。同时,由于史学活动也是一种历史活动,所以在讨论关于认识历史时,也必然会涉及史学;而史学家是史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讨论史学家时,也一定不能避开史学家的历史认识,可见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又是有密切联系的。[1]本文就是在这个认识的前提下,试就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中国古代史学有没有历史理论?这是一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期困扰着许多史学工作者的问题。有不少同行认为,中国古代史学长于记述而理论贫乏。对中国古代史学产生这种看法,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许多史学工作者研究的领域是客观历史的某些方面,一般不甚关注作为一个学科的史学本身的问题,因而不熟悉史学自身的发展情况。第二,史学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而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因历史条件和自身的原因,长期以来也未曾对中国史学上的理论遗产做深入的和有系统的历史考察与理论说明。第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一些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著作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有些同行甚至以此为标准去反观中国古代史学,于是“理论贫乏”之感油然而生。第四,对于东西方史学在表现其理论的内容和形式上,未能充分考察到各自的特点;换言之,在“理论”的探讨上,尚未能着眼于从本民族的遗产出发。总之,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历史上的原因,也部分是专业工作者在研究上存在的不足所致。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情况,近年逐渐有所改变,前景是令人鼓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