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先秦、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影响着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的特点,进而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历史理论。因此,在这里首先要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和史学特点做一简要概括,然后再论及有关历史理论的形成。
先秦、秦汉时期,泛指中国自远古时代至东汉末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分期中包含年代最长远的历史阶段。我们这里所讲的先秦、秦汉时期,主要是指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以来至东汉末年的历史阶段,即包含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的历史。从社会形态来看,一般说来,殷商、西周是奴隶制社会阶段,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阶段,秦汉是封建社会的成长阶段。[8]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殷商和西周都曾创造出了它们那个时代的辉煌,而商汤灭夏和武王灭商也同样是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剧烈的动**时代,一方面是社会内部的矛盾、斗争和经济、政治变革;另一方面是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百家争鸣”,促成了思想领域的活跃和创新。
秦、汉皇朝的先后建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统一局面,从而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秦、汉皇朝也都创造了它们的辉煌,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它们实施了不同的政策,它们的政治局面和历史结局都有很大的区别:秦朝的短祚和两汉的接续,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同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迥异有密切的关系。
上述历史形势,直接影响到史学面貌。先秦、秦汉时期的史学,是中国史学的源头和根基。所谓源头,一是由于文字的发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记载,从而为史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二是出现了最早的史官、官文书和宫廷颂诗,其中包含了历史记事的萌芽。三是随着纪年的进步,王室和各诸侯国出现了国史。四是由于学在官府格局的被突破,出现了私人著史的现象,从而形成了中国史学上官修史书和私家著史相辅相成的优良传统。所谓根基,是秦汉大一统政治局面和历史条件,造就了规模宏大的史学,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史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这就是《史记》《汉书》的先后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