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史学史纲(第四卷)

第五节 近百年来中国史学发展的启示

字体:16+-

认识近百年来的中国史学,重在把握大势和提出问题。把握大势,以明了其脉络;提出问题,以权衡其得失。这里,就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做扼要的阐述,这也可以看作是本章的几点结论。

第一个问题:近百年来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什么?从中国史学发展总的进程来看,从史学的性质来看,可以认为,历史观的进步是近百年来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明乎此,乃是把握近百年来中国史学的关键。

近百年来中国史学在历史观上的进步有两个发展阶段:从古代历史思想的积极成果,即朴素的唯物观点和朴素的进化观点到近代进化论,从近代进化论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前者完成于20世纪初;后者完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并在50年代广泛传播,八九十年代进一步深化。近百年来中国史学上出现的历史观,林林总总,各骋其说,然其大势,不出于此。那么,为什么说近百年来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历史观的进步呢?这是因为:首先,在悠久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尽管历史观也在不断进步,但如同近百年来这样,百年左右历史观出现两次根本性变革,是前所未有的。其次,近百年来的中国史家论史学的进步,十分强调历史观的重要。如前所述,“新史学”的倡导者梁启超是重视“历史哲学”的。他认为:“苟无哲学之理想者,必不能为良史。”[55]李大钊在1919—1920年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史观》、《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等论文,突出地表明了他对唯物史观的重视。郭沫若、翦伯赞等对此也多有论述。而新历史考证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顾颉刚,在1945年论到“民国成立以来”中国史学的进步时写道“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退步的,愈古的愈好,愈到后世愈不行;到了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这整个改变了国人对于历史的观念”[56]。这是他对“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的评价。可见,这些不同的史学思潮和历史观念的史家,都强调历史观的重要。最后,历史观的进步和变革,反映了史学发展中性质的变化。诚如李大钊所说:“实在的事实是一成不变的,而历史事实的知识则是随时变动的;纪录里的历史是印板的,解喻中的历史是生动的。历史观是史实的知识,是史实的解喻。所以历史观是随时变化的,是生动无已的,是含有进步性的。”[57]这些论述,一则说明历史观是不断发展的;二则说明历史观决定着史学的“实质”。综上,故谓历史观的进步是近百年来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