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史学史纲(第四卷)

二、《续汉书》八志、《后汉纪》和《后汉书》

字体:16+-

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家东汉史中流传至今的三种著作。

《续汉书》,西晋司马彪(?—约306)撰。司马彪,字绍统,在晋武帝泰始年间(265—274)任秘书郎,后转秘书丞。他认为:“汉氏中兴,讫于建安,忠臣义士亦以昭著,而时无良史,记述烦杂……安、顺以下,亡缺者多。”于是他“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14],号曰《续汉书》”[15]。这是一部完整的东汉史著作,后纪、传散佚,仅存八志:《律历志》3篇,《礼仪志》3篇,《祭祀志》3篇,《天文志》3篇,《五行志》6篇,《郡国志》5篇,《百官志》5篇,《舆服志》2篇,凡30篇。[16]从内容上看,百官、舆服二志,是《史》、《汉》所没有的。然《舆服志》的撰写,东汉末年董巴、蔡邕已有创议,《百官志》则取资于皇家“故簿”。至于郡国志,谢承《后汉书》已立为志目,实由《汉书·地理志》而来。尽管如此,《续汉书》八志还是被誉为“王教之要,国典之源,粲然略备,可得而知矣”[17]。

《续汉书》八志在撰述思想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注重考察典章制度的变化。如其《郡国志》序称:“《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18]一是注意到东汉以来的变化,二是注意到读史的需要。其《百官志》序称:“班固著《百官公卿表》,记汉承秦置官本末,讫于王莽,差有条贯;然皆孝武奢广之事,又职分未悉。世祖节约之制,宜为常宪,故依其官簿,粗注职分,以为《百官志》。”[19]这是指出了《百官公卿表》重在记“置官本末”,而《百官志》重在记百官“职分”,即职务禄位与责任范围,说明“表”与“志”的不同,而后者更详于官制的变化。其《舆服志》因是首创,故不独仅记东汉,而是通记“上古以来”车服制度的演变,“以观古今损益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