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修史机构的发展,唐初是一大变化。这个变化的标志是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唐朝正式设立史馆于禁中。从此,史馆作为官方的主要修史机构,经历宋、辽、金、元、明、清等朝,有近1300年的历史。
《唐会要·史馆上·史馆移置》记唐代史馆的设立说:“武德初,因隋旧制,隶秘书省著作局。贞观三年闰十二月,移史馆于门下省北,宰相监修,自是著作局始罢此职。及大明宫初成,置史馆于门下省之南。”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史馆移于中书省北。曾“三为史臣”、亲历唐代史馆的刘知幾这样写道:“暨皇家之建国也,乃别置史馆,通籍禁门。西京则与鸾渚为邻,东都则与凤池相接。馆宇华丽,酒肴丰厚,得厕其流者,实一时之美事。”[15]武则天称帝时,改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故刘知幾有“鸾渚”、“凤池”之喻。通观刘知幾对史馆的看法,他的这些话,并非都是赞美之词,其中不无讥讽之意。但是,它也确实反映出了皇家对史馆的重视。
史馆建立后,为了使其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各方面的重大事件,积累必要的文献,朝廷制定了诸司应送史馆事例,明确规定了应送项目及负责报送的部门,它们是:
——祥瑞。礼部每季具录送。
——天文祥异。太史每季并所占候祥验同报。
——藩国朝贡。每使至,鸿胪勘问土地风俗、衣服贡献、道里远近,并其主名字报。
——藩夷入寇及来降。表状,中书录状报;露布,兵部录报;军还日,军将具录陷破城堡、杀伤吏人、掠虏畜产,并报。
——变改音律及新造曲调。太常司具所由及乐词报。
——州县废置及孝义旌表。户部有即报。
——法令变改,断狱新义。刑部有即报。
——有年及饥,并水旱虫霜风雹,及地震、流水泛滥。户部及州县,每有即勘其年、月、日,及赈贷存恤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