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系列:论语

为什么研读“四书”

字体:16+-

最近两三年来,我开始注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思考,重点研读和背诵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并陆续撰写、发表了一些心得体会文章。有的同事、朋友很是纳闷,不知我为何突然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坦率地说,这绝不是我的突发奇想,更不是闲来无事,也不是听了于丹在百家讲坛的《论语》讲座之后附庸风雅。我研读“四书”,归根结底是由于十多年来组织工作、干部工作实践对我的触动,可以说是我过去关于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问题思考的继续和深化。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对干部品德内涵的探究,是我研读“四书”的最初动因

过去在参加干部考察时,经常会听到关于某个干部政治素质如何如何的评价,考察工作参加多了,我就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就是德呢?德与政治素质是不是一回事呢?政治素质当然是德的最重要内容,但德应该不仅仅是政治素质一个方面吧。德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当时怎么也想不明白。后来,结合有关文件,读了《论语》等书,对此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最近,胡锦涛同志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既是我们党对长期以来选人用人原则、标准的坚持,也是新形势下选人用人原则、标准的新发展。“以德为先”的提出,表明我们党把干部的道德品质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客观地说,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选人用人是十分重视人品和才情的。对于德与才的关系,司马光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他在《资治通鉴》开篇就说:“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历代统治者在选人用人时,都重视官员的品德。只是对德的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而已。西方国家对官员的品德同样极为重视,公众对官员的品德要求甚至可以说非常苛刻。西方政坛上有不少因官员品德问题导致内阁集体辞职的案例。针对政府官员的道德问题与腐败问题,美国还制定出新的从政道德法律规范,并设立相关的监督和执行机构。可见,古今中外对官员的道德素质都是很重视的,只是各国、各个历史时期对道德的具体要求不同而已。但将忠诚、守信、清廉等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比如古巴《共产党干部道德法规》的第一条便是:诚实,永不隐瞒和歪曲事实的真相,反对谎言、欺骗、蛊惑及舞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