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存训
中国墨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其起源或可追溯至三千年以前。在中国文明的贡献上,墨与纸张及印刷可称鼎足而三。墨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极为显著,它不仅用于书写,且兼具艺术品质及学术上的地位,向为文人学士所乐道。中国造纸工及印刷工的姓名事迹,今日所知甚少,可是数以百计的墨匠却广泛载录于文献。而历代专门记述墨的专书,为数亦多。墨的评价早有定论:在中国,名墨精品价等黄金;在国外,东方及西方皆有中国墨的传入和仿制。
从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后四世纪间,在甲骨、玉石、陶泥、简牍、缣帛及纸张上以黑墨或彩色所书写之实物,乃是中国最早用墨的例证。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后三、四世纪的一些墨块实物,近年亦有出土,稍晚于此的墨制品仍见存于今。然因实物不多,且尚未予以详细分析,故目前研究墨的质地、成分及制造,仍有赖文献资料,惟古籍对于汉代以前的制墨方法,则甚少记载。
自汉至宋的一段时期,制墨原料多为松烟、胶,及其他添加物的混合品。在此之前,漆已用于书写简短文字于某种硬面的物体上,但未广泛用于一般书写。此一时期也使用“石墨”,但范围有限。宋代以降,动植物或矿物油的油烟用以取代松烟,至于所用颜料、接著剂及添加物,虽年代久远,也无甚差异,但用料比例,各家制墨法容有不同。
在唐代以前即已制造具有多面的棱柱形墨,在其平滑的表面饰以图案与书法,这在制墨史上可称创举。此类饰墨逐渐演进,各展巧思,自成一格,此后并制造镌有组合纹饰的套墨,以供文人学士及宫廷赏玩。甚至发展为一种藏墨的好尚,使墨在书写的实用价值以外,更加上赏玩的美学价值。
(一)墨在中国及其他文化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