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物流管理

任务一 认清出版物流的内涵和特征

字体:16+-

任务思考

结合你对“出版”和“物流”概念的理解,谈一谈“出版物流”的含义,并思考与一般物流相比,出版物流具有什么特点。

任务分析

出版物流是出版业所有物流的统称,其物流的主体是包括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所有出版物,而出版物这一商品对上市时间要求很高、贬值较快,因此出版物流与一般物流相比,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出版了一本名为《流通费》的书,阐释了商品流通过程中“所不为人知的第三利润源”,从此,“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的提法便逐渐传播开来。物流观念及其经营行为的变革,在制造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引入了物流的概念,并使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物流”的概念在我国图书发行界开始流行。近年来,随着出版业的体制改革以及出版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出版物流也初见规模,形成了以国有批发和零售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并存的流通体系。从原来的小规模、人工操作、附属于主业的“二等公民”到成为社店控制成本、增加核心竞争力的筹码,我国的出版物流实现了实质性的转变。2003年后,出版物流中心的建设如火如荼,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一、出版的定义

“出版”一词,在英语中为publication,来源于古拉丁语publicattus。据考证,“出版”一词在中国出现于近代。出版与印刷术的发明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先有印刷术后有出版。所谓版,在中国古代,是指上面刻有文字或图形以供印刷的木片。用雕版印刷的书籍,称雕版书。中国早在五代时就有刻印板、镂板,宋代有开板、刻板、雕版(在古代“板”通“版”)等词,但未曾出现“出版”一词。有的学者认为,“出版”一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日本传入我国的。日本在18世纪50年代已出现了“出版”一词。如果用概括的说法,出版就是选择作品复制发行。我国古代表示出版行为的词语有“上梓”“梓行”“刊行”“开版”“板印”等。日本最初使用“出板”一词,西方近代活版印刷术传入日本后,开始把“出板”写作“出版”,并正式在官方文件中使用。中国人最先运用“出版”这个被日本人使用的汉字词,见于梁启超1899年在日本写作的《自由书》。另据王益先生考证,黄遵宪在《日本国志》的《学术志》中最先使用了“出版”一词。该书出版的时间大致是在1890年或1895年,比梁启超的应用早4年或9年。这一考证证明“出版”一词在中国更早就被使用。今天我们所说的“出版”一词,通常是指图书、报纸、期刊、音像、软件等的编辑(制作)、印刷(复录)和传播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