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我国政府一直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职业院校也在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
1.什么是创新
(1)创新的含义
创新概念起源于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他认为创新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和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在生产中采用新材料或新的半成品;实现新的组织形式。因此创新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一般来说,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有了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创新就是指技术创新,是企业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创造的实际运用,它并不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创造本身。狭义创新是国际上通用的创新概念。广义创新的内涵有了很大的扩展和延伸。具体地说,它包括理论创新、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等。创新的主体不只是企业,个人也可以成为创新的主体。
(2)创新的特点
创新在人类社会语言的海洋中,是一个最诱人、最珍贵的词汇,它呈现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新颖性。
创新不是模仿、再造,因此,新颖性是创新的首要特征。具体来说,新颖性又包括三个层次:世界新颖性或绝对新颖性,是指前所未有的创新,这是层次最高的一种创新,它的产生往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局部新颖性,尽管不是世界范围内的首创,但在局部来讲仍然具有新意,它的影响力同样非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