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锺繇书法
锺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世称“钟太傅”。传锺繇学书十分用功,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如厕至于忘归,近于痴迷。锺繇擅长隶书、楷书、行书三体,所书足可效法,是汉魏时期古今书体的集大成者。而诸体之中,尤以小楷书艺术成就最高,是魏晋小楷的奠基者。其成就与张芝并驾,世称“钟张”;与王羲之颉颃,并称“钟王”。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
对锺繇书法,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有如下总结:“颍川锺繇,魏太尉;同郡胡昭,公车征。二子俱学于(刘)德昇,而胡书肥,钟书瘦。锺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三体皆世人所善。”[31]此段话将锺繇的书法师承、书法特点、擅长的书体介绍得很具体。“铭石之书”一般是指书写碑文的隶书,汉魏以八分隶书铭刻碑石;“章程书”即正书,是当时书写奏章等官方正式场合使用的实用书写,张怀瓘《书断》所说“时人写篇章或写法令,亦谓章程书”[32];“行押书”即行书,又称“相闻书”,是汉魏时期普遍用于书信尺牍的专门书体,如《宣和书谱》所云:“繇得以行书显,当时谓繇善押书者此也。”[33]这三种书体中,铭石书、行押书皆有明确的取法传承,只有楷书为锺繇始创。
锺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皆为宋以后的刻本。其中《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力命表》为锺繇传世名作,人称“四表”。这四件书作艺术性最高,都为小楷,另有一表《调元表》则出现较晚。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宣示表》与《贺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