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忆良(660—733),日本奈良时期诗人,汉学家。其诗风质朴,无雕饰。诗歌多吟咏生老病死和人生的苦恼,反映人民的疾苦,抨击社会的不平等和统治者对平民百姓的压迫,因而被称为“社会诗人”。他擅长写长歌,代表作是《贫穷问答歌》,著名作品还有送遣唐使节的《好去好来歌》和悼念落海渔民的《筑前志贺白水郎十首》。
风雨交加夜,冷雨夹雪天。
瑟瑟冬日晚,怎耐此夕寒。
粗盐权佐酒,糟醅聊取暖。
鼻塞频作响,俯首咳连连。
捻髭空自许,难御此夜寒。
盖我麻布衾,披我破衣衫。
虽尽我所有,难耐此夕寒。
贫尤甚我者,听我问数言。
妻儿吞声泣,父母号饥寒。
凄苦此时景,何以度岁年?
天地虽云广,独容我身难。
日月虽云明,岂照我身边。
世人皆如此,抑或我独然?
老天偶生我,耕作不稍闲。
身着无絮衣,条条垂在肩,
褴褛如海藻,何以御此寒。
矮屋四倾颓,稻铺湿地眠。
妻儿伏脚下,父母偎身边。
举家无大小,呜咽复长叹。
灶头无烟火,锅上蛛网悬。
忍饥已多日,不复忆三餐。
声微细如丝,力竭软如绵。
灾祸不单行,沸油烧烈焰。
里长气汹汹,吆喝在房前。
手执笞杖来,催讨田税钱。
世道竟如此,此生怎排遣?
反歌
忧患兮人世,羞辱兮人世。
恨非凌空鸟,欲飞缺双翅。
(杨烈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