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揭开了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一页,奠定了中国文学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文献资料表明,早在远古时代,虽然文字还没有产生,但在人民中间已经流传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史上头一件大事。《诗经》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的乐歌和舞曲。《诗经》中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即打比方,兴是感物起兴。《诗经》反映的时代,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诗经》多数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有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如《硕鼠》《伐檀》;有的诗篇表达了对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于役》;有的诗篇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静女》《氓》则表现了妇女的不幸遭遇。总之,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诗经》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诗——楚辞。这是一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民间乐诗,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出了《九歌》11篇和《九章》9篇。《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取材于神话传说,是优美动人的恋歌;《国殇》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歌颂了战士们为国捐躯的英雄主义精神。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它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屈原的诗作,洋溢着热爱祖国、忠于理想的**,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富于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屈原的后继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垂范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