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编国学读本

《庄子·齐物论》选读[1]

字体:16+-

物无非彼[2],物无非是[3]。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4]。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5]。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6],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7],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8],谓之道枢[9]。枢始得其环中[10],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11]。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因是已[12]。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13]。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14],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15],曰:“朝三而暮四[16]。”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17],亦因是也[18]。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19],是之谓两行[20]。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21],而大山为小[22];莫寿乎殇子[23],而彭祖为夭[24]。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5]。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26],而况其凡乎[27]!故自无适有[28],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29],因是已!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30]。自喻适志与[31],不知周也[32]。俄然觉[33],则蘧蘧然周也[34]。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35]。

注释

[1]《庄子》:庄子和他门人后学的著作。原有52篇,今存33篇,包括内篇7,外篇15,杂篇11。今学者多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出自他的门徒和后学。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中叶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激烈批判黑暗现实和礼乐仁义,政治上主张清静无为,向往无冲突的“至德之世”。他还主张“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以全身远害。又宣扬“齐物论”(一种认识上的相对主义),以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其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诸子散文中,《庄子》文章长于寓言、夸张、想象,最为汪洋恣肆,文学色彩极浓,富于浪漫主义精神,文学成就也最高。《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此篇为节选。“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看起来虽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是齐一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