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作品评析

四、趣味性

字体:16+-

趣味性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指新闻内容及其表现手法富于情趣和兴味、能吸引人阅读或收听、收视的属性。它包括两层意思:(1)指内容新奇曲折,富有兴味,受众普遍感到有趣;(2)指写作形式或表现手法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

有了一定的趣味性,新闻报道才能吸引人,才能为读者或听众所喜闻乐见。如果读者和听众不喜闻乐见,那么新闻报道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发挥趣味性的作用,是提高新闻价值,增强文章魅力和宣传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说,趣味性是新闻内容的强化剂和润滑油,二者相互结合,互得益彰,读者在获得新闻事实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

因此,在新闻评析活动中,必须看作品是否具备趣味性,只有具备了趣味性的作品,新闻才更加丰满生动、可读可用,才能增强感染力、穿透力和传播力。

例如,获得第1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中国“小土豆”打赢国际大官司》,作者将“小土豆”和“大官司”作对比,题目戏剧性、趣味性强,从我国的土豆反倾销案例这一小切口入手讲述一件具有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典型事件。而获得第8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夏收何必搞仪式 小麦未熟遭“剃头”》则是一篇批评形式主义的消息,新闻标题来运用反问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既生动活泼又发人深省。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还采用拟人修辞手法,“隆隆的机器声中,一台台返回的收割机向三台卡车‘吐’出‘一口口’泛青的麦粒。一台收割机因麦粒太湿发黏而发生‘肠梗阻’,三个工人顶着烈日,为此忙乎了半天。”文中的拟人手法描写收割机的无奈实质反映农民面对上级形式主义的无奈,语言生动而形象,趣味性极强。

中央电视台《马斌读报》栏目在庄谐结合解读的过程中,添加打油诗、个性化的评论、新闻漫画、照片、新闻人物精彩语录等多种形式创新,添加了许多娱乐受众的元素,在受众接受信息的同时,尽量让受众有愉快的感官体验,紧密联系民生经济话题,将受众欲知、应知、乐知而又不知的新闻信息传达给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