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是以形式逻辑为基础。二者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幼儿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幼儿只能通过观察获得有关事物和现象具体的、个别的经验,如果要幼儿说出具体事物背后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或者解释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是比较困难的。幼儿经常会颠倒因果关系,例如:某3岁儿童和爸爸在海边散步,海上开始起风了。阵阵海风将很多渔船上的旗帜都刮得呼呼作响。这时,儿童大声说:“有风。”爸爸见儿童已经注意到这一自然现象,就趁势问道:“这么大的风,是从哪里来的呢?”儿童回答:“是红旗扇的。”爸爸说:“红旗怎么会扇出这么大的风呢?”儿童这时便又强调:“就是红旗扇的。”边说边用小手模仿红旗扇的动作。第二,幼儿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18世纪,拿破仑时期的哲学家维柯曾经说过:“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自己建构的一切。”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当这些直接经验与幼儿已有的认识不一致时,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同化、整合导致了他们认识的改变,这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与其说幼儿的科学是一种肤浅的、不完善的认识,还不如说它是一个正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性的观念理解“幼儿的科学”,把它看成是一种处在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过程中的科学认识。第三,幼儿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幼儿分不清主观的现实和客观的现实,往往从主观的意愿出发或赋予万物以灵性。儿童非常相信自己的假想,认为它是真的、正确的,常常是在游戏的情景中、在假想情景中观察现实、探索科学。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性使幼儿的科学带有主观性的色彩,这恰恰也是幼儿科学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