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量的教育贯穿小、中、大各年龄班,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幼儿认识量的教育主要包括比较各种量、量排序、量守恒和自然测量等。
一、幼儿认识量的教育目标
(一)小班
1.可以准确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区分大小、长短、高矮差别明显的两个物体,并能用词汇表达。
2.能从5以内大小、长短、高矮差别明显的物体中找出并说出两端量(最长的、最短的、最高的、最矮的等)。
3.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等外部特征或大小、长短等量的差异进行3个物体的正排序。
(二)中班
1.能准确认识并区分物体的宽窄、粗细、厚薄、轻重。
2.能从五六个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轻重不同的物体中找出其中含有的两个等量的物体。
3.能根据物体外部特征或量的差异,进行5以内的正、逆排序。
(三)大班
1.认识宽窄并能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初步理解量的守恒。
3.能按规律排序和自由排序,并且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理解排序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
4.学习自然测量。
二、比较各种量的教育活动指导
(一)比较各种量的教育方法与步骤
1.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
前面我们提到,幼儿最初对量的认识实际上是对量的感知,他们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体验到物体的大小、长度、重量等方面的特性。因此,要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到物体的量,并逐渐地学会正确认识和区分,就要给幼儿创造大量感知的条件,让他们在看、摸、摆弄等活动中,体验和比较物体的量。
目测比较。通过视觉观察,幼儿很容易对大小、长度、宽窄、粗细等量的特征进行比较,比如面对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大部分幼儿都会伸手去选择大的那个。重叠和并放是目测比较中的常用方法,例如,将两个长度一样宽窄不同的木板重叠在一起呈现给幼儿,他们很轻易地就能分辨出其中的不同,将两支长短不一的铅笔并排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呈现给幼儿,可以帮助他们获得长度感知的直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