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字体:16+-

晚清时期一般是指始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迄于1912年清宣统皇帝的退位这一段时间。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教育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学前教育随之也由传统向近代转型,公共学前教育社会机构出现。

一、学前教育转型的背景

(一)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出现

中国出现近代大工业生产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当时,西方列强为了在华倾销廉价商品、掠夺各种资源,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开办了轮船修理厂和原料加工厂。尔后,清政府的一批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创办军工厂,开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江南制造局、天津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于是,中国近代大工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接着,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开始创办一批工厂,近代大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产业工人队伍也随之壮大。据统计,1912年,中国约有120万产业工人。而在这些工人中,除了大量的男性工人外,还有着相当数量的妇女。这些妇女为生活所迫,走进了工厂,却把她们的幼小孩子留在家中,无人照看。这就为公共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提出了要求。

(二)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兴起

随着中国在西方列强入侵中的败北,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理性地审视自身和西方世界。他们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就呼吁“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探究西事、翻译西书、购置洋人报刊来了解西方世界。之后,洋务派提议学习“西语”“西艺”“西政”。随之,资产阶级维新派和立宪派呼吁仿照西方君主立宪国家的模式,进一步改革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其中,一些人还提议像西方一样发展学前教育。如1902年,梁启超在《教育政策私议》中倡议中国向日本学习,设立两年制的幼稚园。1903年至1904年,由罗振玉主编的《教育世界》刊载了《幼稚园恩物图说》《幼稚园保育法》等一批介绍日本学前教育状况的文章。此外,一些知识分子还赴国外学习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