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国北京的公共卫生

第二节 卫生观念包装的身体

字体:16+-

近代卫生观念对身体的影响也反映在包装身体的服饰上。服饰不仅出自身体遮蔽和修饰的需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反映社会和文化对身体的作用,因此“衣着或饰物是将身体社会化并赋予其意义与身份的一种手段”[31]。在卫生知识的作用下,近代服饰的形式和观念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服饰的统一和整洁成为一部分人群的身体特征,并成为展示卫生效力的工具。

在西方文化中,女性常常身着白色,是纯洁的象征。[32]在近代卫生话语中,白色意味着洁净,这种洁净与洗濯、消毒等卫生程序联系在一起,使白大褂成为医卫人员的身体标志。当西方医卫人员和医疗空间开始在中国出现之时,人们很害怕医生和其助手身穿的原色布做成的白大褂。因为在传统中国,白色没有正面的寓意,而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身着白色在中国社会是参加丧礼者的装束。[33]但随着医疗空间的逐渐增多,近代卫生知识逐渐普及,医疗人员的身体与白色所具有的联系慢慢为人们所接受。但卫生知识在推广的过程中,还要求将白色服饰施加于其他社会群体的身体上。

1909年,内、外城巡警总厅制定了《管理剃发营业规则》,明确要求剃发匠须身着白衣,为人服务时所使用的围布、手巾、领衣均须用白布。[34]这意味着理发匠和接受理发服务的顾客都需要身着白衣,此规则在公布实施时就遭到了理发匠的罢工抵制。1911年,当巡警总厅再次传谕实行时,舆论就此事评论道:“中国的风俗,以穿白布长服为忌,到人家里做活,碰巧就不叫他进去。”[35]可见,当时卫生知识对身体的影响力还未能凌驾于社会的传统习俗之上。

图8.2 天津之南京理发公司开幕

资料来源:《北洋画报》,1934(1123)。

民国成立后,1912年公布的《民国服制》要求丧礼的服饰用礼服,于特定部位装饰黑纱。虽然并未否定旧式的白色丧服,但接受西方观念的人们已逐渐不将身着白色与丧服相关联。[36]经过十几年的卫生宣传,以及理发业竞争的结果,20年代中期时,大的理发馆中理发匠多已穿上青色或白色的外衣,器械桌上也铺上了白布。[37]1934年制定的《北平市取缔理发馆规则》中再次重申,理发匠在工作时必须着白布衣衫或白布围裙,并明确了处罚办法,不合规定者要即行取缔。[38]1935年,理发业同业公会在卫生局的指导下制定了《理发业同业公会卫生公约》,其中的第九条明确规定理发馆男女技师在工作时须着白色衣衫或白布围裙。[39]到30年代,理发匠穿用白衣以彰显卫生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一般市民已渐知理发卫生之重要,一般设备简陋之理发馆遂致无人问津”。[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