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

二、维新派介入

字体:16+-

兴汉会的缘起,与维新派也有一定关系。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一批维新人士亡走东瀛。孙中山屡次主动前往拜访,希望洽商合作事宜,均遭康有为拒绝。先此,1898年7、8月间,东亚同文会的井手三郎等人与孙中山、陈少白、宫崎寅藏、平山周、犬养毅、中西正树、池谦让菊、神鞭知常等频繁往来,“商议联合各派力量”[1],试图利用变法维新之机,加紧对华行动。因而孙康合作也一度为日本人关注支持。无奈康有为十分顽固,担心与反清人士交往,有损其忠臣形象,危及权力来源。早在政变前,他就因平山周是“孙文党”而不愿相见,并指责引荐的毕永年,令毕觉得“殊可笑矣”[2]。到日本后,康有为又因毕永年先访孙中山,且不赞成保皇主张,而“顿起门户之见,闭门不纳”。双方矛盾日趋尖锐。据说康因毕永年在某报播扬其阴谋,“益深切齿毕,欲得而甘心焉。尝使其徒某在横滨一带地觅亡命,曰:‘有能刺杀毕者,以五千元酬之。’”[3]双方可谓势不两立。

然而,唐才常的介入使关系复杂化。唐虽有种族意识,但对康有为十分钦佩。戊戌后,他力主起兵勤王,并希望联合各派势力大举兴师,游说孙中山接受两党联合进行的建议。孙表示:“倘康有为能皈依革命真理,废弃保皇成见,不独两党可以联合救国,我更可以使各同志奉为首领。”[4]唐才常得到这一允诺,邀梁启超同向康有为进言。尽管后者固执己见,联合努力一再受挫,孙中山却未就此放弃。他一面与唐才常订约合作,一面努力争取梁启超。而唐、梁等人在合作问题上并不以康有为的顽固立场为然,比较热衷于联合。1898年11月24日,杨衢云函告谢缵泰:“我们的计划获得成功,和湖南的‘维新派’取得合作。”这显然是指唐才常。同时,“由于自私和妒忌的缘故,两党联合可能有困难”[5]。这里则是指草堂系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