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以无任何资历著述的后进,而与梁启超、王国维等名满天下的大师同被聘为清华研究院导师,除自身功力使然,关键在于有力人物的推荐。对于推荐者目前有三说,即梁启超、胡适、吴宓。陈哲三《陈寅恪先生轶事及其著作》持第一说:
十五年春,梁先生推荐陈寅恪先生,曹(云祥)说:“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先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吧!”接着梁先生提出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几位名教授对陈寅恪先生的推誉。曹一听,既然外国人都推崇,就请。[1]
牟润孙大概是第二说的始作俑者,其《发展学术与延揽人才——陈援庵先生的学人风度》一文称:
清华办国学研究院请胡适去主持,胡适推辞了,却举荐章太炎、梁任公、王静庵、陈寅恪四位先生。四个人之中,大约只梁任公与胡氏有来往,其余三人对胡不仅没有交谊,而且论政论学的意见都相去很远,而胡适之推荐了他们。在当时社会上,章、梁二人名气最高;静庵先生虽已有著作出版,一般人很多对他缺乏认识;寅恪先生更是寂寂无名,也未曾有一篇著作问世。如果以高级学位为审查标准,四位先生无一能入选。若凭著作,寅恪先生必被摈诸门外。胡先生这次推荐,虽遭太炎先生拒绝,梁、王、陈三先生则都俯就了,……胡适之援引学人与蔡孑民似乎不同。他介绍陈寅恪到清华研究院,请钱穆教北大本科,他的尺度的确掌握得很有分寸。[2]
在此之前,牟氏说得较笼统,但有推测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