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无法扼杀的愉悦:文学与美学漫笔

讲故事的人

字体:16+-

——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考察

尽管我们对讲故事的人这一说法再熟悉不过,但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的人,却已踪迹全无了。他早已离我们远去,且越走越远。描写一位名叫列斯科夫[1]的讲故事的人,这并不是说要缩短他和我们的距离,而是恰恰要拉大这一距离。因为只有拉开距离来看,我们才会发现,讲故事的人那非凡而质朴的轮廓才在他身上清晰地凸显出来。更确切来说,这一情形就好比我们是岩石观察者,只有选好恰当的距离和角度,才能从岩石中看到一个人头或动物身形。这种距离和角度我们几乎每天都有机会碰到,但日常经验却告诉我们,讲故事的艺术已濒临消亡。我们能遇到的真正会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少。而更为常见的是,当我们围坐在一起,想听人讲个故事时,大家都面面相觑、尴尬不已。这就仿佛我们曾拥有某种不可变卖的财产,尽管我们把它保管得再安全不过,但它却还是被人夺走了。而这种财产,便是交流经验的能力。

口口相传的经验是为所有讲故事的人供给养分的源泉。在写下听来的故事的人当中,谁的文笔最接近众多无名讲述者的口述,谁就能独占鳌头,成就伟著。另外,这里说的众多无名讲述者又分两种,当然,这两种人有着诸多共同点。只有集这两种类型讲故事的人的特征于一身者,才称得上是真正会讲故事的人。俗话说:“远行者必有故事”。人们把讲故事的人理解为一个远方来者。但人们同样喜欢听那些安守于家中、了解当地掌故传说的人讲故事。若要为这两种人寻找古老的典型,那么其中一个可能是定居的农夫,另一个则是商船上的水手。事实上,我们可以说,这两种生活圈子都会培育出各自讲故事的人群。数世纪后,每位源自这些群体的讲故事的人都仍保留着其所属群体的一些特征。比如,在德国近代的讲故事的人中,诸如黑贝尔(Hebel)和戈特赫尔夫(Gotthelf)等作家当属第一个群体,而诸如赛尔斯菲尔德(Sealsfield)和格斯戴克尔(Gerst?cker)等则属于第二个群体。然而须提及的是,如上所述,这两个群体只是两种基本类型。要了解所讲述故事王国的实际疆域,同时将整个历史延展的广度也考虑在内,我们还必须虑及这两个古老类型之间的紧密关联。尤其在中世纪,人们通过手工业的行业法规催生了这一紧密关联。当时,居有定所的工匠师傅和四处游历的手艺学徒同在一房间里劳作;而在定居家乡或异乡之前,每一位工匠师傅又都曾当过游历学徒。如果说在过去,农夫和水手是讲故事艺术的师傅,那么,手工业作坊就是传授讲故事艺术的大学。在这里,多方游历的人把他的远方见闻带回家,使它们与定居家乡的人最乐于了解的见闻和掌故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