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园
由南昌到赣州的一段路,是在列车上“走过”的,因了贪看车窗外的风景,几不敢有片刻的休憩。在我看来,收入窗框的,都如画般美。北国是干旱与漫天沙尘,这里却水田漠漠,有我不知其名的白色的鸟,或一只或一组,由水面上翩然而过。此行预定的主题,是寻访明清之际宁都的一个被称做“易堂”的士人群体的遗踪,我的兴趣却溢出了这范围。我想感受一下于我来说陌生的赣南。
赣州是个有“清洁”之誉的小城。我事先说明了意图,说我要寻找明末的某地,无论其地现在的面貌如何。得到市地方志办公室张先生的帮助,我计划中所要踏访之处,居然都找到了。那位明末忠臣杨廷麟自沉的清水塘,在民居的包围中;他的埋骨之处,则有新修的滨江大道通过。这些原在预料之中,因而既无找到后的欣喜,也不至因面目全非而失望。出我意料的,倒是那水塘还在——赣州不曾放弃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之后是作为旅游景点的郁孤台与八境台,这些地名都曾出现在我的人物的诗文中。郁孤台始建于唐代,宋、明两代都曾重建,本是士大夫发思古之幽情的所在,而我所要寻访的清初人物,思绪却像是总难以远萦,而牢牢地绾在了易代之际血与火的历史上。他们无法忘怀发生在这里的血战。一些年后,他们中的曾灿,还写下了“风雨招魂半友师”的沉痛诗句(《秋旅遣怀兼柬易堂诸子》,《六松堂诗文集》卷六)。
赣州曾有章贡之称,八境台下,即章江、贡江的汇流处,境界开阔。但这座小城令我印象更深的,却是那段据说宋代的城墙,城墙下贡江上的浮桥,近城墙处临街店铺的骑楼。骑楼苍老古旧,如我此后一再看到并为之着迷的大樟树。煞风景的是,城墙整旧如新,将真古董包进了崭新的青砖里,令人想到了将铜锈打磨净尽的古彝鼎。据说浮桥是应市民的要求而保存下来的,不知那些骑楼有无这样的幸运,会不会在拆迁改建的热潮中被清除干净。后来才发现,江右像是到处在实施“一江两岸”工程。在此后的旅途中,所经地、县级城市中,有文物意义的老房子已难得一见,而那些县城几乎难以彼此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