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现代转型,如大河到了出海口,劈波斩浪,迅猛异常,史学亦然。确乎如此,正是从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发生了裂变,从传统到现代,从闭塞到开放,开始了中国史学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行程。倘如是,凡曾经稍稍接触过中国现代史学的人,怕是很少不知道“史语所”在这一行程中的作用与影响的罢?
“史语所”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简称。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正式成立,傅斯年出任所长,1948年年底迁往台湾,落户在台北南港,直至今日。来东吴后,一直想访“史语所”,特别是前两天去了台大,拜谒“傅墓”(1950年傅斯年病逝,丧于台大),聆听“傅钟”(台大的上下课钟声),更催我去访由傅斯年创办的那个所。
是日,秋雨霏霏,这是与所长王汎森约定的日子。说起王汎森先生,当是我的老朋友了。1996年5月,在山东聊城召开的“海峡两岸傅斯年百年诞辰暨学术研讨会”上,我与他有一则“关于兰克史学的对话”。因傅斯年有“中国的兰克”之称,故在这次会上,研究西方史学的张广智与研究中国史学的王汎森,有了这次难得的学术对话,这既出乎会议主办者的意料之外,又合乎学术交流的情理之中,后来经新闻媒体一宣传,就有点变味了,说这是海峡两岸的真正意义的对话。这自然是言重了,其实我当时没想那么多,汎森兄事后也说是这样,我们两人作了一次普通的学术交流,只不过在形式上采用了即兴互相答问的对话方式。两年后,我首次访台,出席“海峡两岸史学史学术研讨会”,我的大会报告论文又由汎森兄评论,这更进一步地加深了我们间的学术情谊。后来,他又来上海,住宿的天鹅宾馆离我家很近,我作“导游”,同去对面的鲁迅公园,瞻仰鲁迅墓,参观鲁迅纪念馆。再后来,他多次来复旦作学术演讲,我与老友都有见面叙谈的机会。此次,他知道我来了东吴,同为东吴“兼职教授”(我为“客座”)的老友又可与我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