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纷纷扰扰中,暂时恢复了平静的大江南北迎来新的一年。民国二年元旦,日记主人们的纪年依然五花八门,或沿用宣统纪年,或标注清帝退位后年份,或只写干支,即使改从民国纪年者,也有改用新历和仍然旧历的不同,反映了各自对于民国的态度有别,仿佛政权鼎革时期人心向背千差万别的缩影。过去的两年间,恰是中国历史上的帝制末岁与共和纪元,尤其是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3月10日的150天,中国真正经历了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帝制进入共和时代。君主立宪究竟是清王朝乃至整个帝制的救命丹还是催命符,官绅内部意见截然相反,至于共和是否合乎中国的国情时势,朝野内外,南北东西,更是各执一端,莫衷一是。革命来临,上下求变心切,人心所向,望风披靡,帝制的大厦轰然倒塌。可是旧时代未能圆满解决的国体或政体难题,还将留待新时代人们继续争论不休乃至争斗不止。不过一年时间,二次革命就由口说付诸刀剑。只是再度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已经感到厌倦的国人依然无法确定国体政体。
从帝制到共和,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大变动。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这样的变动屈指可数。面对意料之中却似突如其来的惊涛骇浪,不管政见新旧,态度缓急,年龄大小,地位高下,亲历者都会觉得力不从心,不能把握自我,掌控前景,或多或少有些忐忑,因而好看天相,卜吉凶。而最难以捉摸的新事物,就是没有皇帝的新制度。无论称为国体还是政体,这些关乎国本的体制都来自域外。之所以难以取舍,是因为相互关联的两点,其一,是否适合于当时中国的国情;其二,能否解决救亡图存和富强振兴的难题。细读亲历者的日记,不难发现,政见各异的人们对于革命的结局或有所寄望,或心怀不满,寄望的目的不同,不满的缘由有别,尽管大都努力或不得不设法进入新时代,对于民国却满意度甚低,以致慨叹不如清代。就此而论,辛亥革命虽然创建了民国,却远未大功告成,潘多拉之盒打开,释放出来的精灵在中华大地上持续展开角逐争斗,从而导致政权兴替的大戏将一幕幕轮番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