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鞠萍跟随父母和哥哥,从北京下放到河南省正阳县一个村庄的“干校”。年少的鞠萍很快在乡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欢乐,爸爸妈妈一到“干校”去劳动,家便成了这个小女孩的舞台。
“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跳舞。”鞠萍说,“在河南的‘干校’时,那里有蚊帐,蚊帐旁边有两个钩把它分开。我想象力也丰富,就觉得它特别像个舞台。3~6岁的时候,经常把蚊帐搭成舞台给邻居们唱歌、跳舞。”
鞠萍经常爬上床,把蚊帐当成大幕,将床当成舞台,她在**一边跳一边唱,不时停下来给自己报幕。一曲完毕,她又假想自己是观众,给自己热烈掌声,随后喜滋滋笑了起来……
那时的农村文化生活还很匮乏,电影也只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喜爱看电影的鞠萍,一遍又一遍地看这些电影。最后,她能将剧中的唱词记得滚瓜烂熟,出口就能够将剧中的唱腔不走样地唱出来。
上幼儿园后,鞠萍盼望已久、在真正的舞台上一试身手的机会要来了。六一儿童节之前,鞠萍每天都处于兴奋之中,一遍又一遍地排练所参演的舞蹈《我爱北京天安门》。
演出前三天,鞠萍突然生病,高烧近40度。小鞠萍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担心,她担心的是演出被取消。妈妈已经向老师请假了,可是鞠萍根本不听从妈妈的劝告,挣扎着要去排练。
六一儿童节的演出即将开始,鞠萍不顾妈妈的阻止,哭闹着让妈妈带她去演出地点。拗不过女儿的妈妈,只好把她带了过去。这时,顶替鞠萍演出的小朋友已穿好了演出服装。这下鞠萍急了,她非要那个小朋友将演出服装脱下来,死活要自己上台表演。
眼看那个小朋友也要哭了,在一旁的老师急中生智,忙安慰小鞠萍,让她松手,等别人演完后,给她安排一个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