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字元晦,后改为仲晦,号晦庵,晚年号晦翁、遯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朱熹祖籍婺源,生于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平)尤溪县。朱熹从小在父亲指导下学习,后又广拜名师。由于他聪颖过人,又勤奋学习,终于学识过人。他在漳州任职期间写成了《四书集注》,这本书影响中国教育达数百年之久。作为南宋时期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著名教育家,他从事讲学四十余年,有非常丰富的教育经验。他对子女教育也有自己的方法,在《与长子受之》一信中表达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
朱熹本人非常博学,儿子在他身边应该能学到很多东西,但他认为儿子并不如他所愿望的那么好学。他不希望儿子在家里被俗事家务缠身,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最终虚度青春年华。于是,他决心派长子出去求师,到外面去走一走,开阔视野,学一些有用的知识。临行前他写了家信,告诫儿子在外求学时要改掉以前的旧毛病,奋发向上,勤快谨慎。
他对儿子说:“你白天和晚上都要勤奋读书,多向老师请教。平时要动脑筋,而且要将有疑问的地方用小笔记本随时记下,积到一定数量再抽出时间去向老师集中请教。对于老师教育你的话,一定要仔细思考,弄明白老师话语中的要点,然后将这些要点用笔记下来,以后再遇到这类问题,就可以查阅笔记,不必再耽误老师时间了。不管在哪儿看到了别人写得好的文章,你都可以抄录下来,仔细分析别人到底在什么地方写得好,自己以后写文章可以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方法。”
“平时未经老师允许,不能擅自外出或与其他人交往。如果有陌生人来找你,一定要向老师请示,如果是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益处的人,就可以和他见面,而那些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没有丝毫好处的人,你就不应该和他交往。平常如有人来访,也要征求老师的意见,然后根据老师的意见决定见还是不见。不管见不见来访者,都要通知他你的决定。除了老师同意你见的人之外,不能跟任何别的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