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做父亲的幸福:好爸爸东子16年教子随笔

大学不是终点站

字体:16+-

这是12年前,我在《浙江青年报》主持“东子心理热线”时,给浙江大学学生作演讲时的一个讲题,今天看来对新时代的天之骄子依然适用。所以,我根据当年的录音选取部分内容奉献给大家——

亲爱的浙江大学的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来到享誉中外的浙江大学与同学们见面,与诸位交流“大学不是终点站”这样一个话题。

应该说你们是幸运的,经过十载寒窗苦读和“黑色七月”(当时高考是七月份)的煎熬,你们迈进了高等学府的大门,被冠以“大学生”这个天之骄子的称号。在金秋的收获时节,你们迈进象牙塔,开启人生的新路程。由此,你们兴奋、激动,想点燃**,实现自己美好的梦想。有的同学暗下决心,准备继高考之后再大展宏图。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苦拼了10多年就是为了考大学,如今目标实现了,也该歇歇脚了。于是,这部分同学开始懈怠,不思进取,想一觉醒来捧个毕业证和学位证了事。

人对某一事物的追求过程中,极易把它想象为完美无缺的理想化模式,在充满幻想的高中时期,大家对大学生活有一种朦胧的神秘感,总会把它想象为神圣或尽如人意的,认为大学是美丽的天堂,是一座圣殿,是一方圣洁之地。而今如愿以偿了,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甚至感到“不过如此”。距离是一种美,距离没了,美也随之消失。出现在面前的除了一点新奇外,还有诸多不如意,比如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宿舍里没有空调,校园里竟有一些古老、破旧的建筑,大学老师竟然有的不讲普通话……这些都加大了思想上的反差,从而产生失望情绪。人一旦有了失落感,就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松懈下来。这是一部分同学上大学后不思进取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