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类专业导论

二、经济统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字体:16+-

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南,也是专业理论和知识教学的依据,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完成大学学习后所具备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因此,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和设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如何设置经济管理类统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统计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1.要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设置课程体系

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经济管理类统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首先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高校经济管理类统计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模式的一种简明提法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经济管理类统计人才。所谓“宽口径”,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广泛的适应性,既是统计人才又是经济管理人才,其知识结构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不仅能胜任基层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日常统计业务,而且能从事市场调查、经济预测、信息分析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所谓“厚基础”,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较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计算机基础、统计学基础和数学基础。只有基础厚,后劲才能大,才有可能应付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并及时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有效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所谓“重应用”,是指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应用型经济统计人才。对于这一类人才而言,毕业之后大部分是在实际部门从事经济统计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调查研究、分析和预测和参与政策咨询和决策的能力等等。所谓“高素质”,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强大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