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类专业导论

五、经济统计专业培养方式导引

字体:16+-

当前,高等学校的办学是在一种有多方面的社会需求,多个战略发展目标定位,大量繁重的办学事务的压力下,以相对较少的教育资源承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建设等前所未有的各类社会服务工作和任务的状况下开展办学活动,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则是在多种压力和价值取向因素的影响下开展工作。由于社会和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区各类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综合办学实力、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水平不同,社会各行各业在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同,人们对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不同,学校和师生在行为上常表现出顾此失彼的状况。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高等教育分层次分类办学格局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分级竞争秩序尚未形成。

在整个高等教育尚未形成分层次分类办学和分级竞争格局的情况下,分散在每一所学校中的各类专业教师之间就办学类型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存在诸多争议的情况下,大学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表现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面。因此,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综合办学效益,降低学校办学成本,真正确立教学型大学在中国当前社会发展条件下的发展道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内部就必须对本校、本学科的社会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学校的学术价值取向和教学评价标准,明确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建适应于指导本校办学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明确办学思路,对学校传统的办学方式和方法、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进行系统的变革,继承优良传统,去除糟粕,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发展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学术与文化传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努力实现科学办学。改革要立足本单位实际,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与教学改革为先导,努力实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逐步建立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实现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