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理论
(一)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基本原理
除古典贸易理论之外,对国际贸易原因提出的新解释主要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贸易理论”,其主要贡献者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新贸易理论”在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世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之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长迅速的工业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解释。
与古典贸易理论不同,新贸易理论有以下两个假设条件:一是假设企业生产具有规模经济;二是假设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不完全的。目前学术界对于服务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研究,多数是从生产者服务角度进行的。所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逐步下降,市场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这就说明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商品的单位成本而占据竞争的优势地位。
具体来讲,在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之前,企业面对的是国内有限的市场和有限的需求,由于需求有限使得产量受到限制,从而使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如果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后,其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需求的增加会使得企业降低成本进而降低价格,最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如果追求规模经济,会导致产品在一个行业或产业内排他性增强,先进入的企业则可以通过逐步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形成单位产品的成本优势,进而在价格方面取得优势。这是一种凭借规模经济所取得的市场势力或者说市场控制能力。此外,根据琼·罗宾逊的观点,虽然在理论上我们经常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因为任何企业都希望凭借某种优势,获得对市场价格的操纵权和控制权,而获得垄断或控制权的有效方法是生产差异产品。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不仅会追求单个消费品消费数量的增加,以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同时还在多种同类产品的供应中,选择最适合本人消费偏好的产品来提高自己的福利水平。因此一个国家内封闭经济的条件下,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经济排除了企业自由进入某些部门的可能性;二是差异产品意味着企业追求控制产品价格的可能性。这两个方面都打破了原有的自由竞争市场的要求。但是在一国市场范围内,追求规模经济效果和追求产品差异二者是相互矛盾的。原因是规模经济要求生产大规模的同质的产品进而使得产品成本和价格下降;而对差异产品的追求又要求生产小批量、异质的产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开展国际贸易。因为国际贸易可以使得批量生产的产品分布在不同的国家的市场上,最终使得每个国家的产品都成为小批量的且有差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