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眼前的这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变革教育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及其重建研究(课题号:CHA100146)的最终研究成果。虽然称其为“研究成果”,但我的心里却非常忐忑。这种忐忑是一种研究的遗憾感。曾经有一位导演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想“研究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令我们反思,反思令我们继续上路,去弥补过去的遗憾,去创造新的遗憾,也许这就是研究者无法超越的轮回。我接受这样的轮回,承受这样的忐忑。
关于教师的自我认同问题,对我而言,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研究问题,而始终是主体自我的问题。我是一个历经艰辛才成为教师的人,我更渴望能够在这一职业上安身立命,实现理想的人生,这个职业能够把我想要的东西都给我吗?我能够在这个职业中创造并获得自己最初期待的一切吗?这样的问题虽然经常被日常生活的喧嚣所淹没,但一定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我无法逃避。所以,对这样一个研究问题的探索,其实是研究者自己对生命的探索。
此外,我是一个身处于教育变革之中的教师,我和所有的教师一样,将成为改革的获益者或受损者,不论我们是否愿意,都会被裹挟着进入改革的洪流,而无法作为悠然自得的旁观者而存在。与其做一个稀里糊涂的随大流者,不如做一个主动而理性的思考者。在思考中选择,在思考中行动,虽然被裹挟,却仍然清楚自己的方向,知道寻找自己的双脚应该站立的地方,如此,才是一个自负其责的人,如此,才可以成为一个能够把思想和经历贡献于学生的师者。所以,我没有把头埋在沙子里逃避,没有放弃对改革之中的教师的思考,没有放弃去发现教师在变革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有外部社会的,也有教师自己的。外部的归外部,自己的归自己。中国儒家倡导人们的生存方式应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逻辑起点是自我改变。这对于变革中的教师同样适用,不需要张着大口抱怨,不需要低着头颅哀叹,教师需要的就是站立在三尺讲台上的认真负责和理性承担。按照师者良知的指引,在日常繁杂之中,在制度的缝隙之中,寻找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寻找努力的方式和可能,尽一己之力去教育好方寸之内的学生,然后,坦然地面对自我心灵深处的叩问。这样的人生,就是教师在变革时代最应该营造的平凡人生,平静而深沉,坦然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