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评价——评价什么?
地理是一门富含情感教育因素的学科,集中体现着热爱祖国的情感、热爱家乡的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自然环境的情感以及地理审美情趣。地理也是一门对态度培育有特殊优势的学科,具体表现在对待自然与环境的态度、对待科学的态度等方面。地理还是一门蕴含丰富价值观与价值判断教育因素的学科,在探讨国家意识与国家认同、全球相互依存、多元文化、民族与宗教、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与地理环境关系问题等议题时,总要与相应的价值观相伴随,而价值正是认知与情意交互作用的结果。
基于对地理学科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的分析,《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应着重评价学生:(1)是否具有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否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具有好奇心;(2)是否积极主动地与同伴配合参与探究活动,是否在探究过程中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能大胆质疑;(3)是否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乐于听取同伴的建议,修正、发展自己的观点;(4)是否关注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5)是否形成初步的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地理观点;(6)是否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7)是否形成有关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及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等”。
(二)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评价——如何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情况进行评价时,应着重关注学生在以下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观察是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收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那么,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状况该如何评价呢?